北京時間10月14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件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這一成果填補了完備性理論與相應系統層次結構方面的空白,利於自主掌...
如果説核武器的研製是為國建造鋭利的“矛”,那麼核防護工程的研究則是為國鑄就堅固的“盾”,以防禦戰時核武器的殺傷破壞。0304項目正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在上世紀60年代承擔的重大國防科研任務,屬國家機密項目。近40位教師、工程師、實驗員,在近20個春秋裏為鑄就國防堅盾付出了大量心血,而這一切的奉獻和成績都必須守口如瓶,隱姓埋名……而今,這一塵封多年的祕密終於揭開。遺...
今年是我國經濟學界一代宗師陳岱孫先生誕辰120週年。陳先生1900年出生,1997年以97歲高齡辭世。可以説是人生百年,更是一位中華民族近現代大歷史變革的見證者、親歷者與躬行者。陳先生一生高潔,立德、立功、立言,是一代宗師,更是後輩吾等的人生楷模。為緬懷陳岱孫先生,繼承並弘揚他傾畢生精力專注於學術與教育事業的治學態度與奮鬥精神,特撰短文,深表紀念。
清華的創建源於美國退款辦學,美國企圖以這種方式“從知識上與精神上支配中國的領袖”,“使類似(義和團運動)的事件難以再生”。但水木清華、荷塘月色並沒有成為世外桃源。清華師生生長於中國的土地上,近代中國的苦難、人民的反抗鬥爭促進了他們民族意識的覺醒。
在既往的五四運動研究中,存在着一種以北大為中心的“五四史觀”。在這種史觀的影響下,五四運動被描述為一次北大發起,全國響應的運動。這種“宏大敍事”一方面反映了北大在這一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同時也掩蓋或遮蔽了五四運動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實際上,在五四運動中,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表現有不同,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反應也互異,就是同一學校的學生對運動的態度也不一致,投身愛...
9月14日上午,“清風、明月、勁松——紀念顧毓琇先生展覽”系列巡展首站開幕式在電機系西主樓一樓大廳舉行。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綜合部主任申彥紅,特聘顧問李超英、王慧,清華大學校史館、檔案館館長範寶龍,電機系系主任、黨委書記康重慶,以及師生代表20餘人參加開幕式。電機系副系主任魯宗相主持儀式。
草色青青,林花著雨,園中春色如許。在清華大學校慶107週年之際,由清華大學檔案館、校史館聯合舉辦的第三屆“清華史料與名人檔案捐贈精品展”,將從4月25日起,在校史館一樓序廳展出。
3月29日,清華大學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開幕。從1953年至今,討論會已有整整65年的歷史。那麼,前24次討論會是何時召開的?主題分別是什麼?會議有哪些成果?清華大學檔案館根據檔案史料進行了回顧整理,在此作一簡要介紹。
如果要列舉出20世紀中國學術界最有成就、最具影響力的大師,王國維是當之無愧的必然人選之一。我們只要細數他在短短五十年的人生歷程中所取得的各種成就,便可知這種巨星閃耀的真正璀璨處。
由清華大學檔案館、校史館舉辦的“紀念羅家倫校長誕辰120週年檔案展”,從12月26日起在校史館一樓序廳展出。展覽擷取了羅家倫擔任清華校長期間的部分檔案史料,從檔案的視角,展現了羅家倫為清華髮展作出的貢獻,以及他“為國家民族樹立一個學術獨立的基礎”,“以至公至正之心,憑着學術的標準去執行”的改革與進取精神。
在清華大學第十四次黨代會開幕之際,由黨史研究室、校史館、檔案館聯合主辦的“領導核心 戰鬥堡壘──清華大學歷次黨代會專題展”,於7月6日、7日在黨代會主會場新清華學堂展出。
2000年,經過千年更始、世紀交替,人類社會跨入新的歷史進程;2011年,清華大學度過百年華誕,邁入新百年發展的新階段。新世紀以來,清華大學舉行了3次黨的代表大會,進一步總結弘揚建校百年來的光榮革命傳統和優良文化傳統,梳理闡述新時期辦學的重要理念和黨建工作的基本經驗,面對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人類進步的新形勢、新要求,部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不斷加強...
粉碎“四人幫”後,1976年10月北京市委派聯絡組進入清華大學。1977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派劉達同志來校,任革委會主任兼黨委書記。1978年6月,取消了“文革”期間設立的革命委員會建制,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校長分工負責制。1979年1月8日,校黨委召開全校黨員幹部會,傳達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清華大學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
在我校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前夕,本報特邀清華大學黨史研究室、校史館、檔案館開闢專題,通過對清華歷次黨代會的梳理,回顧在黨的領導下清華大學走過的光輝歷程,鼓舞全校師生員工以飽滿的熱情,聚力奮鬥,深化改革,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努力奮鬥。